既然思想是我的,那么为什么有时候我控制不了我的负面情绪?
按投票排序
按时间排序
430 个回答
可以从三个视角解释题主的困惑。
一、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E.Singer)提出的情绪归因论(attribution theory of emotion)又称为情绪的二因素理论:
认为情绪产生决定于两个主要因素,生理唤醒和认知因素。
从这个视角看:情绪不仅仅是由认知一个因素决定的。所以题主认为你能控制你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认知),但是你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一些生理唤醒是你不能控制的。所以在一些情景下你难以控制你的负面情绪。
例如,地震了,在这种应激情景下,你不可能能够控制住你的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肾上腺素的升高,从而你就不可能控制住你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并且,如果一旦你能控制的话,反而表现出精神异常了,这叫情感淡漠。这种异常会让人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又比如,街上一个人无缘无故过来打你一拳,你的生理唤醒也是不可能被控制住的,这时候你也难以通过认知去控制你的愤怒情绪。(当然,冷静的人也可以通过认知去控制自己在此情景下的行为,但是即刻的生理唤醒带来的第一反应的情绪冒出来了,是正常个体无法控制的)
如图所示,我们从左上角的刺激事件到右侧的情绪体验,有三条通路,反映的是两个过程:
所以我们能够理解,在个体经历重大创伤的时候,无论多么理智,认知多么发达的个体,他们的情绪都会出来。因为有些外部刺激的确是我们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它会跳过认知评价的过程,直接引起情绪。
但 我个人觉得,正是有了这个部分,人类一方面显示出动物性的一面,这一面保护了人类本身,特别是在应对危险情景中,负面情绪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体现了人 非工具,人脑和机器人不一样,不是认知和思想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一切,人类是有感情的,而且这种感情和情绪有独立于认知的那个部分的。
二、情绪大师拉扎勒斯提出了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
他认为,外部的刺激事件不会直接引起个体的情绪体验,而是通过个体认知的评价过程。他认为这个认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如图:
我们可以看到,在评价的三个过程中,我们都有可能产生正面的结果,也都有可能产生负面的结果。
也就是说,认知对于情绪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我们能够在一些情景下通过认知来调节我们的情绪。但是当外在刺激事件的严重程度超过我们的应对能力的时候,我们通过认知是难以调节情绪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产生负面情绪。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觉得大多数人之所以痛苦,就是环境的过大压力让负面情绪来了,但是我们不能控制,难以对抗。参见:怎么对抗负面情绪?
三、思想真的是你的吗?完全在你的控制之下吗?我看未必。参见 @刘婷婷在此问题下的答案。
我不是很懂哲学。但是有一定的唯物主义的观点的话,我们都知道,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你有你的思维,但是那是对你存在的一个反映,如果这个存在有巨大创伤,有压力事件,你的思维一定会反映它。这个时候,你能说你的思维完全是你的吗?
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欢迎研究哲学的朋友们批评指正。
一、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E.Singer)提出的情绪归因论(attribution theory of emotion)又称为情绪的二因素理论:
认为情绪产生决定于两个主要因素,生理唤醒和认知因素。
从这个视角看:情绪不仅仅是由认知一个因素决定的。所以题主认为你能控制你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认知),但是你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一些生理唤醒是你不能控制的。所以在一些情景下你难以控制你的负面情绪。
例如,地震了,在这种应激情景下,你不可能能够控制住你的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肾上腺素的升高,从而你就不可能控制住你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并且,如果一旦你能控制的话,反而表现出精神异常了,这叫情感淡漠。这种异常会让人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又比如,街上一个人无缘无故过来打你一拳,你的生理唤醒也是不可能被控制住的,这时候你也难以通过认知去控制你的愤怒情绪。(当然,冷静的人也可以通过认知去控制自己在此情景下的行为,但是即刻的生理唤醒带来的第一反应的情绪冒出来了,是正常个体无法控制的)
如图所示,我们从左上角的刺激事件到右侧的情绪体验,有三条通路,反映的是两个过程:
- 一个过程是经过了大脑皮质层的认知评价作用,产生了对外部刺激的评价信息,传递到下丘脑,通过杏仁核最终产生情绪体验;
- 另一个过程是不经过大脑皮层,直接通过下丘脑,影响自主神经系统,从而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和内分泌系统,从而产生情绪体验;而这个过程是更加直接的,更多受生理唤醒水平,而不受认知控制的部分。这个部分在外部刺激十分强烈的情绪会占据很大一部分。
所以我们能够理解,在个体经历重大创伤的时候,无论多么理智,认知多么发达的个体,他们的情绪都会出来。因为有些外部刺激的确是我们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它会跳过认知评价的过程,直接引起情绪。
但 我个人觉得,正是有了这个部分,人类一方面显示出动物性的一面,这一面保护了人类本身,特别是在应对危险情景中,负面情绪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体现了人 非工具,人脑和机器人不一样,不是认知和思想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一切,人类是有感情的,而且这种感情和情绪有独立于认知的那个部分的。
二、情绪大师拉扎勒斯提出了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
他认为,外部的刺激事件不会直接引起个体的情绪体验,而是通过个体认知的评价过程。他认为这个认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如图:
我们可以看到,在评价的三个过程中,我们都有可能产生正面的结果,也都有可能产生负面的结果。
也就是说,认知对于情绪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我们能够在一些情景下通过认知来调节我们的情绪。但是当外在刺激事件的严重程度超过我们的应对能力的时候,我们通过认知是难以调节情绪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产生负面情绪。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觉得大多数人之所以痛苦,就是环境的过大压力让负面情绪来了,但是我们不能控制,难以对抗。参见:怎么对抗负面情绪?
三、思想真的是你的吗?完全在你的控制之下吗?我看未必。参见 @刘婷婷在此问题下的答案。
我不是很懂哲学。但是有一定的唯物主义的观点的话,我们都知道,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你有你的思维,但是那是对你存在的一个反映,如果这个存在有巨大创伤,有压力事件,你的思维一定会反映它。这个时候,你能说你的思维完全是你的吗?
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欢迎研究哲学的朋友们批评指正。
- 人类的思维之源--脑,不是简单的整体,而是包括脑干、小脑以及端脑&间脑(丘脑与下丘脑)等多层结构。其中的端脑和下丘脑(间脑的一部分)便是解答此问题的关键。打个比方,它俩一个是“认知脑”,另一个是“情绪脑”,前者是智囊团,后者是元帅。下图中橙色为左右侧丘脑,下丘脑( Hypothalamus)就藏在它下边。
- “认知脑”--端脑(大脑皮层)是功能上最为高级的一部分,负责我们的理性认知--思想、记忆等,是进化中产生最晚的部分,只有1亿年。
- “情绪脑”--下丘脑负责调节内脏和内分泌等活动,包括情绪、荷尔蒙的产生、睡眠、性行为等。当面临令人恐惧或兴奋的事情,身体的自律神经系统会向视丘下部腺体发出讯号,从而使身体加速心跳和呼吸、瞳孔扩张,并增加血液流量,以使身体能够及时作出相应的行动。虽然体积只有整个脑部不足1%的空间,但下丘脑在躯体反应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相比于大脑皮层,它的进化已超过20亿年,多数动物都有。
- 所以,就像在紧急情况下,资深元帅可以踢开智囊团,一声吼就能激发战士们的激情一样,晚期进化出的皮层,即这个“认知脑”很多时候难以控制和对抗这个“情绪脑”,从而使人们的情绪容易失控。
- 另,「失控」有时是后期的主观评价。
P.S.微信等渠道转抄前需联系本人取得同意。
操作系统不会允许用户访问、修改及删除核心系统文件,因为这会损坏系统,导致运行异常。
谢邀 @熊希灵@Sprite Lee 。
如果我们操作化定义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我可以控制我的认知活动,却无法控制我的情绪?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明显的发现问题的谬误。我们对于心理活动控制(自上而下)的前提是将我们的注意分配到需要控制的活动上。实验证明,阈限下的刺激会影响我们的心理活动,而且由于注意资源有限,有些心理活动会以内隐的方式进行,也就是不分配注意的情况下自动化的完成。可以这样说,绝大多数的认知活动都是无法分配注意并进行控制的。
不过情绪的另一个特点更加鲜明:即使我们对情绪分配注意,我们也可能无法控制情绪的生成。 原因很简单,我们的情绪生成和感觉的生成一样,都是完全自动化的对刺激进行反应的过程(自下而上),这种反应足够迅速以至于我们根本不可能分配注意进行自 上而下的控制,就像是在达到我们阈限的强度下,我们不可能感觉不到针刺的触觉似的。同时,情绪的生成也具有类似知觉的一面,允许自上而下的加工出现,这种 加工主要是通过自动化的过程赋予情感意义,就像赋予针刺疼痛一样,赋予某种外周系统和脑区的激活状态为愤怒。事实上,在这个环节是可以分配注意进行调控 的,我们在某些情境下会认为针刺很爽而不是疼痛(比如针灸和SM),我们也可以赋予某种高唤醒情感为兴奋而不是愤怒。事实上,某些即时的情绪调节策略(并 不包括在心理咨询中应用的那部分),包括部分的认知-评价理论和心理建构理论情绪调节手段,都是在这个阶段通过自上而下的分配注意来调节情绪的。不同点在 于,某些理论认为通过这种注意的分配直接影响了情绪的生成,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能不生成愤怒就直接生成兴奋(阿诺德理论);而另一些理论则认为,这种注意 分配事实上是生成了一种新的情绪。所以说,当我们有足够的注意资源和策略将情绪生成的过程从自动化中接管过来时,我们就有可能控制情绪的生成。当然,大部分人缺乏这样的身体素质(硬件不足),又缺乏足够的策略训练(软件不足),自然会认为无法完成这种过程了。
具体的内容请在我的收藏夹有关情绪,自己回答中,自行寻找好了。
如果我们操作化定义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我可以控制我的认知活动,却无法控制我的情绪?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明显的发现问题的谬误。我们对于心理活动控制(自上而下)的前提是将我们的注意分配到需要控制的活动上。实验证明,阈限下的刺激会影响我们的心理活动,而且由于注意资源有限,有些心理活动会以内隐的方式进行,也就是不分配注意的情况下自动化的完成。可以这样说,绝大多数的认知活动都是无法分配注意并进行控制的。
不过情绪的另一个特点更加鲜明:即使我们对情绪分配注意,我们也可能无法控制情绪的生成。 原因很简单,我们的情绪生成和感觉的生成一样,都是完全自动化的对刺激进行反应的过程(自下而上),这种反应足够迅速以至于我们根本不可能分配注意进行自 上而下的控制,就像是在达到我们阈限的强度下,我们不可能感觉不到针刺的触觉似的。同时,情绪的生成也具有类似知觉的一面,允许自上而下的加工出现,这种 加工主要是通过自动化的过程赋予情感意义,就像赋予针刺疼痛一样,赋予某种外周系统和脑区的激活状态为愤怒。事实上,在这个环节是可以分配注意进行调控 的,我们在某些情境下会认为针刺很爽而不是疼痛(比如针灸和SM),我们也可以赋予某种高唤醒情感为兴奋而不是愤怒。事实上,某些即时的情绪调节策略(并 不包括在心理咨询中应用的那部分),包括部分的认知-评价理论和心理建构理论情绪调节手段,都是在这个阶段通过自上而下的分配注意来调节情绪的。不同点在 于,某些理论认为通过这种注意的分配直接影响了情绪的生成,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能不生成愤怒就直接生成兴奋(阿诺德理论);而另一些理论则认为,这种注意 分配事实上是生成了一种新的情绪。所以说,当我们有足够的注意资源和策略将情绪生成的过程从自动化中接管过来时,我们就有可能控制情绪的生成。当然,大部分人缺乏这样的身体素质(硬件不足),又缺乏足够的策略训练(软件不足),自然会认为无法完成这种过程了。
具体的内容请在我的收藏夹有关情绪,自己回答中,自行寻找好了。
比如,
小明能控制恐惧。
小明见到大老虎不恐惧。
小明被吃了。
————
小明能控制悲伤。
小明没有女朋友不悲伤。
小明孤生。
小明能控制恐惧。
小明见到大老虎不恐惧。
小明被吃了。
————
小明能控制悲伤。
小明没有女朋友不悲伤。
小明孤生。
能够控制思想,却不能控制情绪,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情绪根本就不是思想,不属于思想。
思考和情绪都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而且有时候会同步发生,同步进行,所以题主误以为情绪和思想是一类的东西,但其实他们根本就不是,他们属于人体内的不同系统。
常规的思想,是你的大脑意识。比如写个文案,编个程序,跟人辩论撕逼,或者讨论下如何统治世界之类的,都是意识的工作。
而情绪则不是纯粹的大脑意识。虽然目前对于情绪的定义和来源,心理学和脑科学并没有完全的共识,但是大致可以说,它有意识的部分,也有属于潜意识的部分;它受到我们的意识影响,也受到身体分泌的各类激素影响,也可能受到其他一些我们暂时不了解的因素影响。
实际上,情绪这种东西的存在,既可以说他不受思考的天然控制,也可以说,它决不能、绝不应该受到思考的天然控制。情绪系统就是必须独立于思考系统之外,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这就要从情绪的意义上去理解。在人体这个大机器中,情绪系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存在?它是一套应急快速反应机制,核心就是要快!快!快!(对应的,我们的意识就是一个慢速的反应系统)
比如你在逛街,走在人行道上,一辆醉驾司机开着汽车就向你冲过去了。现在:
一个正常的人——情绪系统不受思考控制的人——会立刻、快速启动情绪系统,变得非常紧张、恐惧,脑子里什么都不想,本能的就撒丫子跑了,于是你活了下来;
一个非正常人类——假设的情绪天然被思考系统控制——会先启动的他的意识思考系统,开始思考:1 这个车子怎么开到人行道来了?跟我的行走路线有冲突呢。
2 到底是我违规,还是他违规呢?要仔细回忆一下交通法规,有没有例外允许汽车进入人行道的?
3 咦,为什么我飞起来了呢?。。。
所以我们可以说,或许曾经偶然出现过思考系统可以完全控制情绪系统的人,但是这种人必然在漫长的进化中被淘汰了。
上面主要解释了情绪反应的“快”,还没有讲它是具体怎么反应的。但仅仅如此,就可以知道,情绪不受思考控制是必要的。它和思考一样,是一套相对独立的反应机制,各有各的作用。思考是慢速、复杂反应机制;情绪是快速、简单反应机制。
所以,就像你没法用思考控制你的心跳一样,你也不能用思考控制情绪,因为不是同一个系统。
但是又有例外,情绪并非完全不可控制。
上面所说的,是一般情况下,未经特别训练时,情绪是天然不被思考控制的。而经过一些特殊的训练后,情绪又可以与思考和谐起来,乃至被控制。在另一个问题如何控制负面情绪? - 叶修的回答中,我对情绪的反应机制做了更详细的解释,并且据此给出了一些管理情绪的方法,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
最后补一句:以上强调的主是情绪不被思想控制,没有讨论思想到底可不可控制的问题。然而实际上,题主假设“思想是我的,可以控制”,也是有待商榷的,只是这是另一个问题了,在此不展开讨论。
思考和情绪都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而且有时候会同步发生,同步进行,所以题主误以为情绪和思想是一类的东西,但其实他们根本就不是,他们属于人体内的不同系统。
常规的思想,是你的大脑意识。比如写个文案,编个程序,跟人辩论撕逼,或者讨论下如何统治世界之类的,都是意识的工作。
而情绪则不是纯粹的大脑意识。虽然目前对于情绪的定义和来源,心理学和脑科学并没有完全的共识,但是大致可以说,它有意识的部分,也有属于潜意识的部分;它受到我们的意识影响,也受到身体分泌的各类激素影响,也可能受到其他一些我们暂时不了解的因素影响。
实际上,情绪这种东西的存在,既可以说他不受思考的天然控制,也可以说,它决不能、绝不应该受到思考的天然控制。情绪系统就是必须独立于思考系统之外,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这就要从情绪的意义上去理解。在人体这个大机器中,情绪系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存在?它是一套应急快速反应机制,核心就是要快!快!快!(对应的,我们的意识就是一个慢速的反应系统)
比如你在逛街,走在人行道上,一辆醉驾司机开着汽车就向你冲过去了。现在:
一个正常的人——情绪系统不受思考控制的人——会立刻、快速启动情绪系统,变得非常紧张、恐惧,脑子里什么都不想,本能的就撒丫子跑了,于是你活了下来;
一个非正常人类——假设的情绪天然被思考系统控制——会先启动的他的意识思考系统,开始思考:1 这个车子怎么开到人行道来了?跟我的行走路线有冲突呢。
2 到底是我违规,还是他违规呢?要仔细回忆一下交通法规,有没有例外允许汽车进入人行道的?
3 咦,为什么我飞起来了呢?。。。
所以我们可以说,或许曾经偶然出现过思考系统可以完全控制情绪系统的人,但是这种人必然在漫长的进化中被淘汰了。
上面主要解释了情绪反应的“快”,还没有讲它是具体怎么反应的。但仅仅如此,就可以知道,情绪不受思考控制是必要的。它和思考一样,是一套相对独立的反应机制,各有各的作用。思考是慢速、复杂反应机制;情绪是快速、简单反应机制。
所以,就像你没法用思考控制你的心跳一样,你也不能用思考控制情绪,因为不是同一个系统。
但是又有例外,情绪并非完全不可控制。
上面所说的,是一般情况下,未经特别训练时,情绪是天然不被思考控制的。而经过一些特殊的训练后,情绪又可以与思考和谐起来,乃至被控制。在另一个问题如何控制负面情绪? - 叶修的回答中,我对情绪的反应机制做了更详细的解释,并且据此给出了一些管理情绪的方法,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
最后补一句:以上强调的主是情绪不被思想控制,没有讨论思想到底可不可控制的问题。然而实际上,题主假设“思想是我的,可以控制”,也是有待商榷的,只是这是另一个问题了,在此不展开讨论。
谁说思想是你的了?你是你思想的还差不多,有本事别晨勃
▲思想是你的,但思想不是意识的全部。
意识,意识之上为思想,意识之下为潜意识:
潜意识这个东西,你能控制的部分很少,所以它才叫潜意识。
▲举2个潜意识的例子:
1.骑自行车,你上车就骑,往左往右往前往后轻松自如,还能单手啃着油条想着一会要迟到呢;
2.打开手机看到一些性感的图片,你的身体莫名其妙地发热,呼吸急促。
对,这些事情都发生得很自然,但是
如果要你教一个人骑车,你会怎么教?
你会告诉ta,先左脚用力,右脚往后蹬,右脚再用力,左右手保持平衡,身体不动...?
还是告诉ta,上车,我推车,你骑几下感受一下,大不了摔几跤就会了。
我猜大部分人是后者。
为什么?
因为你的很多技能、思维技能都存储在底层的脑区,这些脑区早已学会自动处理信息。它们平时不需要太多意识的控制。正因为太习惯,所以没有发现它们的存在。
▲那么回到题主的问题:
为什么控制不了负面情绪(愤怒、恐惧、悲伤)?
别说负面情绪,大多情绪,包括积极情绪(快乐、窃喜、感动),你能控制的都不多。
情不自禁、喜极而泣、痛哭流涕,都是难以控制的情绪。
难以控制。
而情绪,类似潜意识,不需要你意识的参与,自动就加工了有关情绪的信息,并且身体会及时作出反应。
▲那么能不能通过意识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能。
有一种强行压制负面情绪,压制积极情绪一样,都叫压抑。
压抑的后果,就是脑神经递质的混乱,轻则偶尔爆发,重则性情大变。
当然也有与之对应的控制负面情绪的方法:释放。
‘哭出来会好点’
‘说出来感觉好多了’
‘写出来也感觉好多了’
‘出一身汗就好了’
‘海边大声喊叫’
‘捶墙’
...
这些生活里经常提到的方法,其实都能够释放情绪,喜欢哪种都好,只要通过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负面情绪就像是一个电量过多的电池,慢慢地把能量释放出来它就不会那么难受了。
这么看来,释放负面情绪就像遛狗呢:
把狗遛累了,它就乖乖的咯
意识,意识之上为思想,意识之下为潜意识:
潜意识这个东西,你能控制的部分很少,所以它才叫潜意识。
▲举2个潜意识的例子:
1.骑自行车,你上车就骑,往左往右往前往后轻松自如,还能单手啃着油条想着一会要迟到呢;
2.打开手机看到一些性感的图片,你的身体莫名其妙地发热,呼吸急促。
对,这些事情都发生得很自然,但是
如果要你教一个人骑车,你会怎么教?
你会告诉ta,先左脚用力,右脚往后蹬,右脚再用力,左右手保持平衡,身体不动...?
还是告诉ta,上车,我推车,你骑几下感受一下,大不了摔几跤就会了。
我猜大部分人是后者。
为什么?
因为你的很多技能、思维技能都存储在底层的脑区,这些脑区早已学会自动处理信息。它们平时不需要太多意识的控制。正因为太习惯,所以没有发现它们的存在。
▲那么回到题主的问题:
为什么控制不了负面情绪(愤怒、恐惧、悲伤)?
别说负面情绪,大多情绪,包括积极情绪(快乐、窃喜、感动),你能控制的都不多。
情不自禁、喜极而泣、痛哭流涕,都是难以控制的情绪。
难以控制。
而情绪,类似潜意识,不需要你意识的参与,自动就加工了有关情绪的信息,并且身体会及时作出反应。
▲那么能不能通过意识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能。
有一种强行压制负面情绪,压制积极情绪一样,都叫压抑。
压抑的后果,就是脑神经递质的混乱,轻则偶尔爆发,重则性情大变。
当然也有与之对应的控制负面情绪的方法:释放。
‘哭出来会好点’
‘说出来感觉好多了’
‘写出来也感觉好多了’
‘出一身汗就好了’
‘海边大声喊叫’
‘捶墙’
...
这些生活里经常提到的方法,其实都能够释放情绪,喜欢哪种都好,只要通过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负面情绪就像是一个电量过多的电池,慢慢地把能量释放出来它就不会那么难受了。
这么看来,释放负面情绪就像遛狗呢:
把狗遛累了,它就乖乖的咯
就如同,每当黑夜来临,开车行驶在黑暗的高速公路上,会不自觉警惕加强,自动开启防备模式,这个防备模式里便自动加入了隐隐不安,担心,害怕,恐惧,给自
己鼓励勇气防范未知的危险。你看,恐惧,愤怒,不安,这些情绪本来就是我们做为进化动物自带的东西,是先天性的,是天性,很难克服。唯一能做的是用后天的
自我建立起来的理智这个思想工具来引导不良情绪,将他们合理转换。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对外界的观察和感受是一个接受信息的过程,题主你连能够决定接受的心理都主宰不了怎么主宰对信息的处理和反馈及衍生信息?
对外界的观察和感受是一个接受信息的过程,题主你连能够决定接受的心理都主宰不了怎么主宰对信息的处理和反馈及衍生信息?
我想这个问题我还是有资格来回答的,主要原因是上面很多答案不能准确地把问题说清楚。
人既然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 - 猫爵士的回答
怎样才能戒撸?提高正能量? - 猫爵士的回答
自制力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发展的? - 猫爵士的回答
可以先参考我上面这几个回答。
我们的情绪、欲望、思绪、行为大多数时候根本就不是由自己的意志可以控制的
如果要说我们跟身体的关系,其实就是程序员与电脑的关系,我们每天所做的事,只是不停地通过“奖赏”和“惩罚”来对身体实施控制,我们对于某一行为奖赏得越多,那么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越会重复,我们称之为“习惯"。
”奖赏“就是反馈,坏习惯往往是最容易得到奖赏的,比如撸管、宵夜、熬夜玩手机、游戏等等,因为这些行为的满足反馈效应是最短的,你做的时候,大脑会一直分泌多巴胺奖励你一直做下去,你根本控制不了自己。而这些行为往往是与你的自主意志相违背的
如果你练习过冥想的话,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头脑里面出现的思绪其实并不是自己的意志,而是身体的需求。而身体的需求其实有时候非常复杂,我们身体里面不同的器官,在每时每刻都会给我们提需求,也就是说,其实我们的自主意志原本是与身体非常分离的。而佛法的修行,就是让你看清楚并做到这种分离,然后让你的意志能够降伏你的身体,所以有本介绍《金刚经》的书,就叫《降伏其心》。
假设有”造物主“的话,那么他们在设计人这一产品的时候,其实是需要考虑到很多需求的,如果比喻心灵与身体的关系,其实就是驾驶员与高达的关系。(而且 在这么多年研究社科人文的过程中,我偏向于相信没有”造物主“,因为没有谁能够设计出这么精巧的产品出来,纵观整个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中间发挥作用的那 个”平衡“作用的功能始终不偏不倚,完全遵循理性和逻辑在发展,所以我认为老子所说的”道“,就是理性和逻辑,或者说规律)
只是这个高达比较先进,它需要完成补充能量,自我复制,自我修复,躲避危险等等功能,所以这时候才需要加入”情绪“”情感“”欲望“这些因素,才使得我们 有驱动力去完成一系列事情保证身体的存活和延续,假设我们感觉不到“饿”,总由着自我意志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的身体就会宕机,假设不加入“性欲”这一 因素,我们这个物种就不会得到繁衍,人口补充不出来,社会的组织与发展也会失去秩序。
所以我们的意志作为驾驶员,在生活中最难解决的 矛盾就是解决器官和意志需求之间的冲突,比如一个人的意志告诉大脑控制行为的中枢我想要减肥,但是胃一直告诉我们的大脑我要吃东西,这个时候不同的需求就 会有冲突,如果你的大脑中枢作出了满足意志力的行为,你的意志力就会被奖赏。但是如果你的大脑作出了满足器官的行为,那么你的器官需求就会被奖赏。
奖赏的结果就是,大脑控制行为的中枢会在你下一次做同样决策的时候参考你过去的决策经验,并作出“偏好”,这样一再重复下去,直到这个行为产生非常负面 的反馈之前,这个循环极其难被打破,比如说,你一直吃,然后被女朋友嫌弃被甩了,一般人在这个时候发奋减肥是最有效的,因为你的这个行为被严重地“惩罚” 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的器官与我们之间的沟通方式是很直接的,它会非常直接地让我们产生感觉,比如饿,比如性欲蓬勃管不住撸管的手,比如各种瘾症,比如失恋会让我们心痛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机制的话,那么人类就会乱套,这些行为和习惯会写进我们的基因代码里,遗传给下一代。
但是很有趣的是,不管你脑子里想什么,你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最直接有效的,就是对你的身体各个器官造成刺激,让你产生正面或者负面反应,这样你控制 行为的大脑中枢作出决策的成本会降低,因为大脑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它会直接把决策树形成固定程序,而大多数人的意志根本无法直接挑战那个固定程序。
我们所有的直接反应,如果要与我们的思维目标相一致,需要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我相信带过隐形眼镜的朋友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如果要改变身体的直接反应,是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才可以完成的,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玩过乐器的朋友应该都很清楚这种感觉了,就是两个手打不同的节奏,如果没有反复的训练来对身体进行编程,你是学不会的,但是程序一旦编出来,它就会自动运行。
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能力”,所有“能力”根据身体状况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天花板,但只要肯下功夫,达到高手级的水平其实并不难。
那么,一个人如何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避免负面情绪呢?
其实就是尽可能地促使我们的身体内保存、分泌和释放荷尔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力“,如果只是一味地满足”器官“需求,我们身体的精力就会很容易被分 散,因为”器官“需求常常是一激活就全部激活,一分散就完全分散,所以古人无论”儒“”佛“”道“都提倡静坐冥想,就是降低”器官“需求对行为中枢的影响 和干扰。
降低“器官”需求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饿”,这个就好像小孩跟爸妈要钱一样,如果养成了这个小孩一直要钱的习惯,那 么他就会一直伸手,只有你不给的时候,他就知道,我要不到,时间长了,你的”器官“就不会感到饿,但是这个事情你要做到,前面几天是非常难受的,所以我们 会有”戒断反应“
很多负面情绪,就是因为你一再奖励你的”器官“需求,然后自主意志得不到满足,你就会感觉到”精力 “被消耗,但是如果你每天都是做的自己给自己做的规划,你就会感觉“精力”旺盛,哪怕有些事你并没有做到,但只要有进步,你就会感到一天的精力充沛,对未 来充满希望,并因此形成正面循环,而反之亦然。
当然,这只是说到干扰,还有保存,比如按时睡觉,经常运动,锻炼肌肉,也能够促使我们 的肾脏能够分泌出比正常状况更多的荷尔蒙,来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晚上睡不好,或者说工作前就一直玩手机,你就特别容易一天都打不 起精神来工作,晚上回到家同时还觉得特别郁闷难过和疲倦,但是你越是这样,你越是容易在第二天做出同样的行为,根本控制不住。
意志需求和身体需求往往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意志需求越能得到满足,你的负面情绪就越少,你的身体需求越能得到满足,不仅仅摧毁的是你的心理,还有你的身体,请大家切记。
如果想收看更多类似回答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gz-evolution
课程咨询Q:800136299
每周3、4、5、日晚8点在YY频道28069108准时开始公开课,欢迎大家关注
更多文章:
如何改变气质,提升逼格
【猫爵士公开课】如何制造浪漫邂逅【公开课】如何克服你的依赖性,成为真正独当一面的强人
如何增加自信
自信是如何形成的?怎样拥有自信?
【知乎问答】为什么我总是人云亦云,没有主心骨
人既然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 - 猫爵士的回答
怎样才能戒撸?提高正能量? - 猫爵士的回答
自制力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发展的? - 猫爵士的回答
可以先参考我上面这几个回答。
我们的情绪、欲望、思绪、行为大多数时候根本就不是由自己的意志可以控制的
如果要说我们跟身体的关系,其实就是程序员与电脑的关系,我们每天所做的事,只是不停地通过“奖赏”和“惩罚”来对身体实施控制,我们对于某一行为奖赏得越多,那么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越会重复,我们称之为“习惯"。
”奖赏“就是反馈,坏习惯往往是最容易得到奖赏的,比如撸管、宵夜、熬夜玩手机、游戏等等,因为这些行为的满足反馈效应是最短的,你做的时候,大脑会一直分泌多巴胺奖励你一直做下去,你根本控制不了自己。而这些行为往往是与你的自主意志相违背的
如果你练习过冥想的话,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头脑里面出现的思绪其实并不是自己的意志,而是身体的需求。而身体的需求其实有时候非常复杂,我们身体里面不同的器官,在每时每刻都会给我们提需求,也就是说,其实我们的自主意志原本是与身体非常分离的。而佛法的修行,就是让你看清楚并做到这种分离,然后让你的意志能够降伏你的身体,所以有本介绍《金刚经》的书,就叫《降伏其心》。
假设有”造物主“的话,那么他们在设计人这一产品的时候,其实是需要考虑到很多需求的,如果比喻心灵与身体的关系,其实就是驾驶员与高达的关系。(而且 在这么多年研究社科人文的过程中,我偏向于相信没有”造物主“,因为没有谁能够设计出这么精巧的产品出来,纵观整个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中间发挥作用的那 个”平衡“作用的功能始终不偏不倚,完全遵循理性和逻辑在发展,所以我认为老子所说的”道“,就是理性和逻辑,或者说规律)
只是这个高达比较先进,它需要完成补充能量,自我复制,自我修复,躲避危险等等功能,所以这时候才需要加入”情绪“”情感“”欲望“这些因素,才使得我们 有驱动力去完成一系列事情保证身体的存活和延续,假设我们感觉不到“饿”,总由着自我意志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的身体就会宕机,假设不加入“性欲”这一 因素,我们这个物种就不会得到繁衍,人口补充不出来,社会的组织与发展也会失去秩序。
所以我们的意志作为驾驶员,在生活中最难解决的 矛盾就是解决器官和意志需求之间的冲突,比如一个人的意志告诉大脑控制行为的中枢我想要减肥,但是胃一直告诉我们的大脑我要吃东西,这个时候不同的需求就 会有冲突,如果你的大脑中枢作出了满足意志力的行为,你的意志力就会被奖赏。但是如果你的大脑作出了满足器官的行为,那么你的器官需求就会被奖赏。
奖赏的结果就是,大脑控制行为的中枢会在你下一次做同样决策的时候参考你过去的决策经验,并作出“偏好”,这样一再重复下去,直到这个行为产生非常负面 的反馈之前,这个循环极其难被打破,比如说,你一直吃,然后被女朋友嫌弃被甩了,一般人在这个时候发奋减肥是最有效的,因为你的这个行为被严重地“惩罚” 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的器官与我们之间的沟通方式是很直接的,它会非常直接地让我们产生感觉,比如饿,比如性欲蓬勃管不住撸管的手,比如各种瘾症,比如失恋会让我们心痛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机制的话,那么人类就会乱套,这些行为和习惯会写进我们的基因代码里,遗传给下一代。
但是很有趣的是,不管你脑子里想什么,你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最直接有效的,就是对你的身体各个器官造成刺激,让你产生正面或者负面反应,这样你控制 行为的大脑中枢作出决策的成本会降低,因为大脑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它会直接把决策树形成固定程序,而大多数人的意志根本无法直接挑战那个固定程序。
我们所有的直接反应,如果要与我们的思维目标相一致,需要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我相信带过隐形眼镜的朋友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如果要改变身体的直接反应,是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才可以完成的,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玩过乐器的朋友应该都很清楚这种感觉了,就是两个手打不同的节奏,如果没有反复的训练来对身体进行编程,你是学不会的,但是程序一旦编出来,它就会自动运行。
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能力”,所有“能力”根据身体状况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天花板,但只要肯下功夫,达到高手级的水平其实并不难。
那么,一个人如何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避免负面情绪呢?
其实就是尽可能地促使我们的身体内保存、分泌和释放荷尔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力“,如果只是一味地满足”器官“需求,我们身体的精力就会很容易被分 散,因为”器官“需求常常是一激活就全部激活,一分散就完全分散,所以古人无论”儒“”佛“”道“都提倡静坐冥想,就是降低”器官“需求对行为中枢的影响 和干扰。
降低“器官”需求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饿”,这个就好像小孩跟爸妈要钱一样,如果养成了这个小孩一直要钱的习惯,那 么他就会一直伸手,只有你不给的时候,他就知道,我要不到,时间长了,你的”器官“就不会感到饿,但是这个事情你要做到,前面几天是非常难受的,所以我们 会有”戒断反应“
很多负面情绪,就是因为你一再奖励你的”器官“需求,然后自主意志得不到满足,你就会感觉到”精力 “被消耗,但是如果你每天都是做的自己给自己做的规划,你就会感觉“精力”旺盛,哪怕有些事你并没有做到,但只要有进步,你就会感到一天的精力充沛,对未 来充满希望,并因此形成正面循环,而反之亦然。
当然,这只是说到干扰,还有保存,比如按时睡觉,经常运动,锻炼肌肉,也能够促使我们 的肾脏能够分泌出比正常状况更多的荷尔蒙,来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晚上睡不好,或者说工作前就一直玩手机,你就特别容易一天都打不 起精神来工作,晚上回到家同时还觉得特别郁闷难过和疲倦,但是你越是这样,你越是容易在第二天做出同样的行为,根本控制不住。
意志需求和身体需求往往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意志需求越能得到满足,你的负面情绪就越少,你的身体需求越能得到满足,不仅仅摧毁的是你的心理,还有你的身体,请大家切记。
如果想收看更多类似回答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gz-evolution
课程咨询Q:800136299
每周3、4、5、日晚8点在YY频道28069108准时开始公开课,欢迎大家关注
更多文章:
如何改变气质,提升逼格
【猫爵士公开课】如何制造浪漫邂逅【公开课】如何克服你的依赖性,成为真正独当一面的强人
如何增加自信
自信是如何形成的?怎样拥有自信?
【知乎问答】为什么我总是人云亦云,没有主心骨
这些是与生俱来的,对你自身和种群繁衍进行保护的机制。并不是你控制不了,借助药物或强化锻炼,你可以对这些情绪有一定控制权,但是对自身和种群的发展就毫无益处了。
不懂得恐惧,你就不会躲避危险;不懂得悲伤,你就不会对家庭和他人产生眷恋;不懂得愤怒,你就保护不了自己。
不懂得恐惧,你就不会躲避危险;不懂得悲伤,你就不会对家庭和他人产生眷恋;不懂得愤怒,你就保护不了自己。
我觉得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受虐倾向,而这种“虐己”反而是一种自我开脱的方式
负面情绪无非是对外界的否定或者对自身的否定
否定外界,从而解脱自己,这很好理解
否定自身,大致又包括“我先天条件差,就是做不到,努力也没用”的破罐破摔;以及赌气时“都是我的错”这种没谁相信的自怨自艾(说出来是博人同情,自己想就是获取自我的怜悯)。
归结到底,都是给自己找个不是理由的理由来解释人生中的不如意
负面情绪无非是对外界的否定或者对自身的否定
否定外界,从而解脱自己,这很好理解
否定自身,大致又包括“我先天条件差,就是做不到,努力也没用”的破罐破摔;以及赌气时“都是我的错”这种没谁相信的自怨自艾(说出来是博人同情,自己想就是获取自我的怜悯)。
归结到底,都是给自己找个不是理由的理由来解释人生中的不如意
你想说的是为什么负面情绪或者说不舒服的感觉体验是后知后觉的吧?
为什么体验到这种不舒服的大脑感受的同时要逃离以避免却又做不到“告诉自己不要不舒服,达到自主控制情绪”?
在这里,让人感到不舒服的情绪就是负面情绪。
首先,负面情绪的反应机制是人类进化的本能,这是生物心理学层面。
其次,触发负面情绪的产物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更多是社会文化心理加自我认同之间的分裂。也就是精神分析和行为认知分析的范畴。按照应激理论来看,如何解读如何思考的同时会唤发情绪,是社会灌输的结果,也是原因。
最后,试图控制情绪,是完成脱敏的过程,本质上来说,很多名词是一种抽象的完成式概念,所以,靠物质,靠意识。
为什么体验到这种不舒服的大脑感受的同时要逃离以避免却又做不到“告诉自己不要不舒服,达到自主控制情绪”?
在这里,让人感到不舒服的情绪就是负面情绪。
首先,负面情绪的反应机制是人类进化的本能,这是生物心理学层面。
其次,触发负面情绪的产物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更多是社会文化心理加自我认同之间的分裂。也就是精神分析和行为认知分析的范畴。按照应激理论来看,如何解读如何思考的同时会唤发情绪,是社会灌输的结果,也是原因。
最后,试图控制情绪,是完成脱敏的过程,本质上来说,很多名词是一种抽象的完成式概念,所以,靠物质,靠意识。
这个问题本身迷惑了不少人,其实这两个子命题没什么关系。此问题逻辑可以表述成为:
大前提:我可以控制我拥有的东西;
1)我的思想是我拥有的;
2)我的情绪包含于我的思想(广义上的心灵);
结论:我可以控制我的情绪。
那 么问题来了,帝国时代的某个国家拥有一个国王,那么这个国家如何控制这个国王,反过来说,其实正是因为这个国王,它才成为了一个国家。所以,当我们在说 “拥有”的时候,这个对象一定是可分离的,我的意思是说,拥有的对象不能是“我”本来的一部分,否则,那就不是从属关系,而是一个矛盾。可以说,我拥有很 多钱和土地,因为即使钱和土地失去了,我仍然是人,而不会变成其他的什么东西。这里面有个区分点在于,“我是什么”和“我有什么”是两个不同的事情,读过 叔本华的同学应该不会陌生。
所以,“思想是我拥有的”这个命题可以去掉了,因为它与“我可以控制我的情绪”没什么关系,而且是错的。题主或许想问的是,我可以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思路就有很多了:
1.认知活动和情绪分别属于不同的功能区,会有重叠,不同的功能区所受到的控制也不一样(功能主义立场和神经科学)
2.认识活动是我们主动进行的,而情绪一般是基于对外界的反应机制,一个主动,一个被动(这也正是data driven和concept driven的区别),基于此,进化心理学可以回答一部分,认知心理学也可以回答一部分。
需 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在说控制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在控制,控制又是在指什么,很可能控制对我们而言只是一种控制感,因为情绪是被动产生的, 来源于与生俱来的一些适应器,没有认知的参与使得我们缺乏控制感,而认知活动则是我们主动赋予的,这样也就具备了控制感。事实上呢,有一些认知活动,同样 无法控制,比如不要去想白熊,你想到了什么。
究其原因,我们不是从因果意义上去讨论控制,而是在讨论控制感。只有更低级的心灵特征才会谈是否被控制,而认知作为高级的心灵特征,人们会把一切想法的产生都当作它下达的命令,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控制与否了,作为元帅就是这么任性。
大前提:我可以控制我拥有的东西;
1)我的思想是我拥有的;
2)我的情绪包含于我的思想(广义上的心灵);
结论:我可以控制我的情绪。
那 么问题来了,帝国时代的某个国家拥有一个国王,那么这个国家如何控制这个国王,反过来说,其实正是因为这个国王,它才成为了一个国家。所以,当我们在说 “拥有”的时候,这个对象一定是可分离的,我的意思是说,拥有的对象不能是“我”本来的一部分,否则,那就不是从属关系,而是一个矛盾。可以说,我拥有很 多钱和土地,因为即使钱和土地失去了,我仍然是人,而不会变成其他的什么东西。这里面有个区分点在于,“我是什么”和“我有什么”是两个不同的事情,读过 叔本华的同学应该不会陌生。
所以,“思想是我拥有的”这个命题可以去掉了,因为它与“我可以控制我的情绪”没什么关系,而且是错的。题主或许想问的是,我可以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思路就有很多了:
1.认知活动和情绪分别属于不同的功能区,会有重叠,不同的功能区所受到的控制也不一样(功能主义立场和神经科学)
2.认识活动是我们主动进行的,而情绪一般是基于对外界的反应机制,一个主动,一个被动(这也正是data driven和concept driven的区别),基于此,进化心理学可以回答一部分,认知心理学也可以回答一部分。
需 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在说控制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在控制,控制又是在指什么,很可能控制对我们而言只是一种控制感,因为情绪是被动产生的, 来源于与生俱来的一些适应器,没有认知的参与使得我们缺乏控制感,而认知活动则是我们主动赋予的,这样也就具备了控制感。事实上呢,有一些认知活动,同样 无法控制,比如不要去想白熊,你想到了什么。
究其原因,我们不是从因果意义上去讨论控制,而是在讨论控制感。只有更低级的心灵特征才会谈是否被控制,而认知作为高级的心灵特征,人们会把一切想法的产生都当作它下达的命令,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控制与否了,作为元帅就是这么任性。
思想是你的?思想是你想出来的?
你看嘛,这就是问题之所在了:大多数思想并不真正是你的!大多数思想压根就不是你想出来的!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这 些思想,它们原本是这个社会或你所处的环境中主流的价值、主流的论述和既有的规范,你会通过被动灌输、主动习得或惩罚机制等方式把这些原本不属于你的价 值、论述和规范内化并整合到你自己的内在价值体系里去,最后这些价值、论述和规范看起来就好像是你自己的思想一样!就像你说的:思想是我的,思想是我想出 来的。但是这真的只是你的幻觉!
我们举个栗子:处女情结(其实我觉得处女情结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情节拥有者自己)。虽然处女情结者一直声称 这就是他自己的思想观点,他从来就认为女人就应该婚后才有性生活,女人就应该一生只跟一个男人好,不然就是没有价值的女人。但是经验表明,处女情结者往往 出生在相对比较传统、保守、家庭氛围压抑甚至有家暴的家庭,而出生在开放、宽容的家庭的孩子会更少拥有处女情节(我没有做过研究也没有查过数据,这里是我 的个人经验,欢迎各位持数据前来打脸)。那么这就是环境的作用了,环境中一定是有这种情结的支持因素或直接来源,在这些环境的作用下,尤其是缺乏独立思考 能力的人比如孩子,会潜移默化地习得并内化这些观点或价值,渐渐地这些价值就仿佛是从他们内心自己长出来的一样,他们声称:这就是我的思想,这是我想出来 的!
再举一个栗子:以瘦为美。在这样一个主流审美下,如果你持有不同的审美取向,胖并自豪着,你会被惩罚:买衣服经常买不到合适的号,好 看的衣服从来都是给瘦子准备的;你还会失去很多异性交往的机会;最后你还要忍受大家的“善意”,催你减肥啊,督促你节食啊等等。这就是惩罚机制,在这个机 制下的作用下,大多数人都会被这种主流审美给同化,并且还认为自己天生就觉得瘦是美的。挨玛,我刚刚一不小心一低头,现在胸口被我戳的好痛…
类 似的栗子还有很多:父母严厉且高知高学历的家庭里孩子更多地认为人就是应该优秀,我不能比别人差,否则我就是一个失败的人;来自边远农村的女大学生更多地 认为女生应该早点找个好男人嫁了,然后补贴弟弟妹妹上学才对;来自某乎的用户更多地认为这就是一个看脸的时代,猥琐屌丝是没有出路的(我确定我是在黑某 乎)。
持有这些观点的人很少能够意识到这些观点原本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他所在的环境、社会、规范中的主流价值被内化到他的内在价值体系的结果。
所以说,很多思想并不是你的,它们不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恰恰是这些原本不是你自己的思想,经常会和你的现实情况产生冲突,导致心理机制的失衡进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嗯,答题完毕,暂不收工。
-------------------------------------我是夹带私货的分割线-------------------------------------
下 面是私货:我自己是学叙事流派心理咨询的,叙事流派会更多关注来访者被什么样的主流价值控制,并与他的现实情况产生冲突,从而打破他的内心平衡。我们会对 来访者的看似是他自己的观点实则是主流价值的地方十分敏感,并通过专门的问话技术以提问的方式去启发他反思与思考,在这种反思与思考中来访者会松动和解构 他原有的不合理的观点,并在继续地提问技术中支持对方继续思考并建构新的更加符合他现实情况的价值与观点。但是这个过程中我们从来不会有任何价值干预和价 值灌输,一切都是在启发式提问下由来访者自己解构与建构的,那是完全贴合他自己的现实情况与人生经验的新的价值与观点。这就是叙事治疗的去专家化和来访者 为中心的理念。当然,叙事的理论体系远远不止这些。
你看嘛,这就是问题之所在了:大多数思想并不真正是你的!大多数思想压根就不是你想出来的!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这 些思想,它们原本是这个社会或你所处的环境中主流的价值、主流的论述和既有的规范,你会通过被动灌输、主动习得或惩罚机制等方式把这些原本不属于你的价 值、论述和规范内化并整合到你自己的内在价值体系里去,最后这些价值、论述和规范看起来就好像是你自己的思想一样!就像你说的:思想是我的,思想是我想出 来的。但是这真的只是你的幻觉!
我们举个栗子:处女情结(其实我觉得处女情结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情节拥有者自己)。虽然处女情结者一直声称 这就是他自己的思想观点,他从来就认为女人就应该婚后才有性生活,女人就应该一生只跟一个男人好,不然就是没有价值的女人。但是经验表明,处女情结者往往 出生在相对比较传统、保守、家庭氛围压抑甚至有家暴的家庭,而出生在开放、宽容的家庭的孩子会更少拥有处女情节(我没有做过研究也没有查过数据,这里是我 的个人经验,欢迎各位持数据前来打脸)。那么这就是环境的作用了,环境中一定是有这种情结的支持因素或直接来源,在这些环境的作用下,尤其是缺乏独立思考 能力的人比如孩子,会潜移默化地习得并内化这些观点或价值,渐渐地这些价值就仿佛是从他们内心自己长出来的一样,他们声称:这就是我的思想,这是我想出来 的!
再举一个栗子:以瘦为美。在这样一个主流审美下,如果你持有不同的审美取向,胖并自豪着,你会被惩罚:买衣服经常买不到合适的号,好 看的衣服从来都是给瘦子准备的;你还会失去很多异性交往的机会;最后你还要忍受大家的“善意”,催你减肥啊,督促你节食啊等等。这就是惩罚机制,在这个机 制下的作用下,大多数人都会被这种主流审美给同化,并且还认为自己天生就觉得瘦是美的。挨玛,我刚刚一不小心一低头,现在胸口被我戳的好痛…
类 似的栗子还有很多:父母严厉且高知高学历的家庭里孩子更多地认为人就是应该优秀,我不能比别人差,否则我就是一个失败的人;来自边远农村的女大学生更多地 认为女生应该早点找个好男人嫁了,然后补贴弟弟妹妹上学才对;来自某乎的用户更多地认为这就是一个看脸的时代,猥琐屌丝是没有出路的(我确定我是在黑某 乎)。
持有这些观点的人很少能够意识到这些观点原本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他所在的环境、社会、规范中的主流价值被内化到他的内在价值体系的结果。
所以说,很多思想并不是你的,它们不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恰恰是这些原本不是你自己的思想,经常会和你的现实情况产生冲突,导致心理机制的失衡进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嗯,答题完毕,暂不收工。
-------------------------------------我是夹带私货的分割线-------------------------------------
下 面是私货:我自己是学叙事流派心理咨询的,叙事流派会更多关注来访者被什么样的主流价值控制,并与他的现实情况产生冲突,从而打破他的内心平衡。我们会对 来访者的看似是他自己的观点实则是主流价值的地方十分敏感,并通过专门的问话技术以提问的方式去启发他反思与思考,在这种反思与思考中来访者会松动和解构 他原有的不合理的观点,并在继续地提问技术中支持对方继续思考并建构新的更加符合他现实情况的价值与观点。但是这个过程中我们从来不会有任何价值干预和价 值灌输,一切都是在启发式提问下由来访者自己解构与建构的,那是完全贴合他自己的现实情况与人生经验的新的价值与观点。这就是叙事治疗的去专家化和来访者 为中心的理念。当然,叙事的理论体系远远不止这些。
情绪的产生是因为期待,只要你对人事物有期待,那么当期待的起与落,就会造成你情绪的起与落。
这是机械性反应。
也就A(Activating Event)触发事件——B(Beliefs)信念——C(Consequence)引起的感受
这个信念是你以前对待外界的人事物的看法。
而我们大多数人是不清楚这一点,所以当事情产生,就是A——C。
不是说没有了B,而是你自己忽略了B。所以你只以为是事件触发的情绪,而不是内心的信念触发这样的情绪。
比如:我骂题主怎么问出这种问题,很蠢耶(A)。你可能会有不爽的情绪(C)。而你不知道的是因为你内心有一个:没招惹的人不应该无缘无故的骂我(B)。
OK,说到这里题主的问题也算是回答完了。确实,很多人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甚至没有办法觉察到自己的信念价值观。
那么如何做到呢。这就要另外一个ABC了
Awareness 醒觉
Beliefs 信念
Choices 选择
一个选择是没有选择,两个选择是进退两难,三个选择才是有所选择。
所以,这个A,是你想要的效果,B,是支持你获得这个效果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想法,C,这个效果有哪些行为选择。
继续拿上面的例子:如果你不想要你的负面情绪。(A)
那么B就是:我应该更好的觉察到我的信念来控制我的情绪,我应该清楚这个人说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让我更好的感受到。
行为选择呢(C):1、通过学习一套觉察的方法以及改善自己情绪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2、通过询问这个答题的2B来获取他这样说的理由,甚至是或许更多的知识方法。
3、让时间过去,转移一下注意力。
等等方法!!!
OVER
这是机械性反应。
也就A(Activating Event)触发事件——B(Beliefs)信念——C(Consequence)引起的感受
这个信念是你以前对待外界的人事物的看法。
而我们大多数人是不清楚这一点,所以当事情产生,就是A——C。
不是说没有了B,而是你自己忽略了B。所以你只以为是事件触发的情绪,而不是内心的信念触发这样的情绪。
比如:我骂题主怎么问出这种问题,很蠢耶(A)。你可能会有不爽的情绪(C)。而你不知道的是因为你内心有一个:没招惹的人不应该无缘无故的骂我(B)。
OK,说到这里题主的问题也算是回答完了。确实,很多人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甚至没有办法觉察到自己的信念价值观。
那么如何做到呢。这就要另外一个ABC了
Awareness 醒觉
Beliefs 信念
Choices 选择
一个选择是没有选择,两个选择是进退两难,三个选择才是有所选择。
所以,这个A,是你想要的效果,B,是支持你获得这个效果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想法,C,这个效果有哪些行为选择。
继续拿上面的例子:如果你不想要你的负面情绪。(A)
那么B就是:我应该更好的觉察到我的信念来控制我的情绪,我应该清楚这个人说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让我更好的感受到。
行为选择呢(C):1、通过学习一套觉察的方法以及改善自己情绪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2、通过询问这个答题的2B来获取他这样说的理由,甚至是或许更多的知识方法。
3、让时间过去,转移一下注意力。
等等方法!!!
OVER
因为负面情绪也是你的。
生物进化层面,人脑分前脑,中脑,后脑,其中后脑最先发展,前脑最后,后脑里包括小脑,小脑控制基本情绪反应。前脑主体是大脑,包括高级的认知活动和情绪过程,如思维,推理,决策等。
基本知识铺垫完了之后,想必为什么思维控制不了基本情绪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因为人在接受环境的一瞬间,是原始的小脑当家做主的,它会产生基本情绪。然后才轮的上大脑当家,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即使大脑比较高端,但也是后发展出来的,不如人家小脑来得简单粗暴啊。
基本知识铺垫完了之后,想必为什么思维控制不了基本情绪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因为人在接受环境的一瞬间,是原始的小脑当家做主的,它会产生基本情绪。然后才轮的上大脑当家,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即使大脑比较高端,但也是后发展出来的,不如人家小脑来得简单粗暴啊。
因为你控制不了你的环境。
举个例子,你丢了身份证,然后不断暗示自己要开心,不要沮丧。你成功了,但一接触到现实,发现还得经过复杂的的手续重新办理,你的心情必然又要沮丧了。
因此,智慧之道,不是如何心理调节,不是如何精神自足,也不是如何让自己充满爱和阳光,而是如何更客观、更深入的认识世界(和自己),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提升自己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
比如,丢了身份证后,你让秘书帮你搞定,这样你的好心情就一点都不会被影响了。
举个例子,你丢了身份证,然后不断暗示自己要开心,不要沮丧。你成功了,但一接触到现实,发现还得经过复杂的的手续重新办理,你的心情必然又要沮丧了。
因此,智慧之道,不是如何心理调节,不是如何精神自足,也不是如何让自己充满爱和阳光,而是如何更客观、更深入的认识世界(和自己),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提升自己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
比如,丢了身份证后,你让秘书帮你搞定,这样你的好心情就一点都不会被影响了。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写回答…
加入知乎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9127
人关注该问题
换一换
相关问题
- 怎样进行良好的情绪管理? 300 个回答
- 被人痛骂之后如何调整好情绪? 864 个回答
- 情绪到底有没有用? 167 个回答
-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一分钟从消极的情绪中走出来? 532 个回答
- 如何提高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 167 个回答
- Get link
- X
- Other Apps
Comments
Post a Comment